课程编号:
适用专业: 工商管理类会计、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
学时数: 32学时 学分:
一、课程的性质和目的
本课程是为工商管理类会计、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,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。本课程详细介绍了企业财务会计循环——报告环节的有关理论和实务,培养学生进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与披露的基本技能。
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,使学生系统地理解企业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,能够真实、公允地编制企业财务报告,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,并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。
二、课程教学要求、主要内容、学时分配
第一章
企业财务报告总论(3 学时)
教学要求: 理解企业财务报告的作用及其局限性;企业财务报告的要素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;说明企业财务报告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。
主要内容:
1)掌握会计报表的基本分类方法;
2)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组成内容;
3)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;
4)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;
5)了解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一般原则;
6)了解编制会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。
第二章
资产负债表的编制(3 学时)
教学要求: 解释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性质与作用;掌握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格式与内容;正确地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。
主要内容:
1)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特点、局限性;
2)了解资产负债表的分类;
3)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;
4)了解资产负债表附表的基本格式和编制要求。
第三章
利润表的编制(3 学时)
教学要求: 解释利润表及其附表的性质与作用;掌握利润表及其附表的格式与内容;正确地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。
主要内容:
1)掌握利润表的特点、局限性;
2)了解利润表、利润分配表的格式与组成;
3)掌握利润表、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;
4)了解分部报告的基本格式和编制要求。
第四章
现金流量表的编制( 12 学时)
教学要求: 解释现金流量表的性质与作用、分析其局限性;掌握现金流量表的格式与内容;正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主表及其补充资料。
主要内容:
1)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及编制基础;
2)掌握现金流量的类别及确定三种类型现金流量金额的方法;
3)掌握现金流量表的格式;
4)掌握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编制调整分录的方法;
5)掌握补充资料的编制方法。
第五章
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( 7 学时)
教学要求: 了解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;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方法;掌握抵销分录的类别及其编制要点;理解抵销分录的编制原理。
主要内容:
1)了解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、以及汇总会计报表的区别;
2)掌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意义及其局限性;
3)掌握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方法;
4)理解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前的准备工作;
5)掌握内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;
6)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。
第六章
会计报表附注(4 学时)
教学要求: 描述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;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,正确、恰当地编制会计报表附注;综合运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。
主要内容:
1)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、作用与编制方法;
2) 了解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要点;
3)了解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要点;
4) 了解或有事项的特点及其披露要点;
5)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特点、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分及其披露要点;
6)掌握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特点及其披露要点。
重点、难点提示
1)会计报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。
2)现金流量表的概念、编制基础。
3)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。
4)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、汇总会计报表的区别。
5)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。
6)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。
三、
课程的考核
1)考试采用闭卷方式。
?
2)期末考试题型可以采用单项选择题、多项选择题、判断题、问答题和综合题等题型。
?
3)总评成绩:平时练习占15%,期末考试成绩占85%。
四、
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
《会计学原理》、《财务会计Ⅰ》、《财务管理Ⅰ》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,学生需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,会计确认、计量的基本工具。本课程在掌握先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学习。本课程涉及会计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,即: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。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《审计学》、《财务管理Ⅱ》及《高级会计学》。这些后续课程需要在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上展开。
|